




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,在------gb50057-2010<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>中,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,而代之以‘接闪杆’。而它又---了大部分电荷,所以,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,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,成为导体。接闪杆与接闪带、接闪线、接闪网、用以接闪的金属屋面、金属构件等,统称为接闪器;接闪器和引下线、接地装置共同组成了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,用以避免或减少闪中建筑物(构筑物)上或其附近造成的物理损害和人身---
避雷针由接闪器、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 3部分组成。接闪器通常采用直径为 15~20mm、长度为1~2m的圆钢或钢管,固定于支柱上端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。所以按照和---进行设计的防雷装置,其防雷安全度也并不是100%。当雷云对地放电通道发展到临近地面时,由于避雷针---地面并有---接地,在针尖附近的电场强度提高,聚积相反极性的电荷,引导放电。进而防止建筑物或仪器蓄积过多电荷而遭受雷击。一般来讲,雷电并不会直接击中避雷针,而避雷针本身如果被闪中也有着融化及炸的危险。
避雷针在较初发明与推广应用时,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,说是装上了富兰克林的这种东西,不但不能避雷,反而会引起---的---而遭到雷击,但是,在费城等地,---安置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。事实上没有避雷设备是万无一失的,在保护范围内并不是没有雷击,只是雷击能量较小。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已装上避雷针,在大雷雨中却安然无恙。由于避雷针已在费城等地初显神威,它立即传到北美各地,随后又传入欧洲后来才进入亚洲。